錦衣當國

特別白

歷史軍事

  現代職場人王通,在病死後來到明萬歷初年,這是大明最好的時代,也是大明最後的輝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253章 夜探

錦衣當國 by 特別白

2018-7-5 20:47

  深夜的海河邊與運河邊沒什麽區別,運河邊上也有夜間需要卸船的時候,船只和泊頭用踏板連接在壹起,搬運的勞力在那裏川流不起,有帳房和管事模樣的人在那裏打算盤記數,也有人過壹會就去給兩邊的火堆添點柴火。
  那些船東和商戶就輕松點,這附近也有專門的棚子,他們坐在裏面聊天觀看,等著交割。
  黃三趕著馬車進了這片區域之後,來來往往的人中有不少和他很熟悉,大家笑著打招呼,還有人故意輕手輕腳的去打開食盒,更是壹陣哄笑。
  王通等人在馬車邊上低頭走著,也沒什麽人註意,這邊比起運河碼頭那邊的空間稍微大了些,道路也寬闊點,王通下意識的想要看看遠處的城池,卻被黑黝黝的壹片擋住,不由得楞了下。
  這也是他很少來此地,更不是本地土著,看到那黑黝黝壹片沒有反應過來,這邊壹馬平川的,也沒有丘陵山脈。
  那些擋住視線的,應該就是在城池南邊的糧倉大屯,運河漕糧,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能運達目的地,有的需要暫存此處,進行再次的轉運,而且京師、薊鎮以及北直隸幾府的需要巨大,糧倉自然很多,規模也很大。
  在天津衛各處,靠著運河的兩邊,處處建有糧倉軍屯,這也是目前天津城的壹個特色,城池那邊的糧草大屯,卻是這幾年新建,萬歷登基六年,天下算得上風調雨順,運來的漕糧數量比往年多了許多,所以需要新建糧倉。
  對於對周邊地形不熟的王通來說,在他腦海裏,這幾處始終聯系不到壹起,今晚才算大概明白。
  不多時到了訂酒菜的地方,黃三有點緊張的招呼著眾人把食盒酒壇什麽的從車上搬下來,送進了壹處茶棚中。
  別看是小小茶棚,裏面的燈籠居然是用蟬翼紗蒙起的木架燈,似乎還有檀香什麽的燃燒,為了抵抗海灘慣有的異味。
  擺著的桌椅板凳也都是好工好料的家什,更別說擺著的茶壺杯碟都是上好的精瓷,幾個年紀大小不等的漢子坐在桌子周圍談笑,在茶棚的前後左右都有拿著兵器的精壯漢子守衛。
  坐在桌邊的人身上穿著的都是綢緞,不過式樣則是短衫,他們說話的口音極為古怪,聽起來不像是北方的官話。
  把食盒酒壇放下,有長隨模樣的人過來給了銀子,此外每人還有差不多壹兩銀子的賞錢,這壹兩銀子已經能在天津城內置辦壹桌酒席了,這邊居然出手這麽大方,不過王通還是頓了下才想起殷勤的道謝。
  畢竟他身份不同,也不會對這樣的賞錢感激涕零,同樣的,王通帶著的壹幹人等反應比他還要慢。
  那領著他們的夥計黃三冷汗都下來了,好在這點小事茶棚中的人並不在意,離開茶棚之後,車上還有些酒肉面餅之類的飯食,搬運下來給外面的守衛們吃用。
  在王通的低聲吩咐下,黃三故意繞了壹圈路,盡可能的多看看這邊碼頭上的情況,本就人來人往的,眾人都覺得自家在做光明正大的事情,沒有可對外隱瞞的必要,王通他們倒是看了不少的東西。
  瓷器、絲綢、棉布、竹器還有從南洋來的各種香料,這都是南北貿易的固定貨物,利潤自然會很高。
  這些貨物從大船上搬運下來之後,很快就有漕船模樣的船過來裝滿離開,王通心中大概盤算,海運比漕運便宜許多自不必說,用漕船行銷,這過路的稅費也不必交,這壹塊朝廷最起碼損失了相當於貨值三成到四成的稅費,如果再把維護運河以及南方各省貼補的耗損算進去,壹進壹出,差不多是他們賣多少,朝廷就要損失多少,或許還要更加誇張。
  無非是偷稅漏稅鉆法規的空子,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,王通心中得出了結論,看了壹會就覺得沒什麽可看的。
  招呼了黃三壹聲,就從原路繞了回去,不過走回方才路過的壹個泊頭的時候,王通卻覺得有些奇怪。
  因為他已經聽到船上的人和碼頭上的人吆喝著說貨已經卸完了,可這時候在這艘船上下集合的人比方才還要多許多,人來人往的不知道搬運什麽。
  這艘船和王通這些日子看到的比,算是最大的船了,就算和在澳門看到的那些蓋倫船比起來,高度上比不過,船身的胖大卻要勝出許多。
  “二千石的糧食,估計去了二十石船上自己吃的,妳們可要算好了。”
  正好船上有人沖著下面大喊,這倒是解釋了王通心中的疑問,知道了這邊到底在裝卸什麽貨物了。
  漕糧有定額,這些海船壹船就有漕船幾倍的運量,那河上空下的船只幹什麽呢,有這免檢和免稅兩個好處,恐怕做什麽都要發財了。
  不能小瞧古人,偷逃稅賦,各地的價差,運輸工具,方方面面都被綜合起來,結合成了發財的手段。
  大明帝國到底損失了多少財政收入這個不重要,經手人怕是人人發了大財,看剛才那茶棚裏面的氣派,小帳、茶具,桌椅、燈具等等,就能猜到壹二。
  王通心中有了個大概的想法,回頭問的卻是另外壹件事,他壓低了聲音道:
  “譚將,這是什麽船,真大啊!?”
  “大人,是福船,差不多要有二千五百料了……”
  語氣很低沈,王通也是壹楞,馬車兩邊光線昏暗,也看不見譚將那邊神色,不過王通卻知道這位譚將凡是不叫“老爺”而叫“大人”的時候,心情都不太好,難道剛才出什麽事情了。
  不過眼下這地方卻不是方便說話的處所,眾人沈默下來,跟著夥計黃三壹起返回,離開這片港口區域之後,李虎頭年紀小已經有點撐不住眼皮,打了幾個哈欠後,就被王通驅趕著躺在馬車上睡著了。
  回去路上,黃三也不敢坐在車上,打著個燈籠走在前面牽著老馬,其他人也都有點疲憊,王通咳嗽了壹聲,剛要發問,譚將卻提前開口說道:
  “大人註意到沒有,咱們送飯的那茶棚護衛,手中的刀身狹長,和苗刀樣式差不多,但要窄些。”
  王通茫然的放慢了腳步,還真是沒有註意到這個細節,他都在盯著坐著的那些短綢衫漢子,譚將聲音很平穩似乎沒有感情,這種表現出現在他身上,按照王通平日積累經驗得出的判斷,譚將此時心裏應該很不平靜。
  “倒是沒有細看。”
  “大人有沒有看到,茶棚的十二個護衛,有六個的腰間都斜別著帶鞘二尺短刀。”
  “可有什麽講究嗎?”
  王通楞了楞,卻沒想到對方要講什麽,走在前面的譚劍卻轉過來,他聲音就有點稍高,恨聲說道:
  “那短刀叫肋差,壹長壹短,在大明沒有人這麽佩帶,即便是短刀匕首也會放在腰間,而且那幾個人腿都是羅圈……”
  “是鬼子……是倭寇!”
  說到這裏,那還有什麽不明白的,也只有倭國的武人才是如此佩刀,但誰說漢人不能這麽學,王通喊出這壹聲後,卻覺得事情大了,從正德末年開始的東南倭亂到隆慶末年才算是基本平息,這期間死傷軍民近百萬,耗費無數軍費錢財,動用無數官兵征剿。
  東南乃是天下財賦所在,東南大亂等於是動搖國本,嘉靖皇帝在位幾十年,北面的蒙古小王子,南邊的倭寇壹直是心腹大患,到了隆慶皇帝,南邊戚繼光、俞大猷連戰連捷,北邊和俺答部議和,才有了萬歷登基後的天下太平。
  現在有倭寇出現在天津這邊,這是什麽樣的大案子,通倭之罪等若謀反,若有查實立刻下獄處斬,這邊距離京師輕裝幾天就能到達,要是傳到京師中去,更是了不得的大事。
  “妳可能確定!?”
  茲事體大,王通不敢輕忽,譚將低沈著聲音說道:
  “閩中武人有不少曾去過倭國,學那邊的武藝兵器也不稀罕,不過那幾個坐在那裏的船東卻是閩地漳州月港口音,這還有錯嗎?”
  王通不自覺的停下了腳步,實際上這話他聽得有些糊塗,是不是倭寇和福建漳州口音有什麽關系。
  “海盜被稱之為倭寇,可真倭不過十之二三,漳州泉州兩地多海上巨盜,這些閩人精於海戰,陸戰卻不如粵人兇悍,往往招攬大批真倭為手下,戰時前驅,平時護衛。”
  或許是看出來王通的糊塗,譚將出聲解釋說道,原來如此,這樣的話,意義完全不同,不知道為何,王通心裏松了口氣,走了幾步輕聲笑著說道:
  “怪不得有些船白天敢光明正大的卸貨,有些船卻只能晚上過來,帶著倭寇的福建海盜,是不敢白天出來啊!”
  譚綸長期在南直隸和浙江任職,身為文官卻長期和倭寇苦戰,他的親兵家將自然對倭寇恨之入骨,譚將有那樣的情緒也難免。
  王通的思緒卻迅速的轉向了另壹邊,除卻逃掉的稅賦之外,要是把和倭國的貿易也算上的話,這進出的財富恐怕會更加驚人……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