錦衣當國

特別白

歷史軍事

  現代職場人王通,在病死後來到明萬歷初年,這是大明最好的時代,也是大明最後的輝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096章 兵臨城下

錦衣當國 by 特別白

2018-7-5 20:48

  平安道的南段就是平壤府,也是朝鮮王國的第二大城,這裏之所以興盛起來,就是因為他靠近大明,水陸的交通都是很方便。
  朝鮮的軍事實力壹直就沒有怎麽強過,也就是在元明之交的時節撿了些便宜,說起來,朝鮮鬧倭寇的時候比大明還要早很多,倭寇在朝鮮南部橫行無忌,幾次威脅朝鮮的王城所在。
  因為有這個麻煩,所以朝鮮壹直也有將王城前往平壤的打算,就近接受大明的庇護,當然,這其中有沒有別的打算就沒人知道了,歷代朝鮮國王總是落力的經營此處,在朝鮮這樣的地方,平壤城也算有過得去的城防和工事,還有幾個大的倉庫。
  不過這樣的防務和積儲沒什麽用處,倭寇兵馬基本上壹戰攻下,從大明那邊過來的兵馬渡過鴨綠江後,就算是穩紮穩打的走,步騎混合的隊伍也足夠到達平壤城了。
  李如柏這邊不紮實,並沒有以對待生死的態度來對待這次戰鬥,在那個寨子耽誤了這麽多天,損失人命,敗壞士氣,耽誤了行軍的時間,實在不像是壹個大戰中的大將,實際上,倭寇那邊也強不到那裏去。
  駐守在平壤城的第壹軍團軍團長小西行長,知道分出兵馬在前面設立寨子,也從哨探和潰兵那邊知道明軍正在壓過來,可卻沒有做出什麽應對。
  朝鮮北部的冬天對倭寇軍隊來說實在是太寒冷了,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裏,如果是出城迎擊之類有行軍內容的活動,軍隊會有大批的凍傷,甚至潰散都有可能。
  還有壹個問題就是軍糧不足,倭寇兵馬戰鬥力是有的,不過軍紀實在是談不上,燒殺搶掠壹直是被當做激勵士氣的手段,可這樣的放縱,前期會讓士兵們有如虎狼,後期卻發現沒有民夫可以征用,沒有糧食可以征集。
  駐紮在平壤城的倭寇沒有足夠的糧食,就不敢進行大規模的活動,就算是活動也只能以派出軍隊去周圍搜索那些朝鮮村落,將他們的糧食搶回來補充自家的給養。
  而且倭寇此處的主將小西行長對明軍有壹種輕視,特別是他在平壤城設下埋伏殲滅了明軍的幾千騎兵之後,更是驕傲無比,認為明軍不過如此,等到來年開春糧食充足,他就將率軍北上,掃平大明。
  所以哨探報知大明大軍南下的消息,小西行長甚至都不打算向在漢城的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稟報和求援,他和部下的宗義智和有馬晴信等人說道:
  “立足於堅城之下,挫明軍兵鋒,重現神風輝煌!”
  這就是要打算和當年北條家與元朝遠征軍在海邊決戰壹樣,要在平壤城下大敗這支明軍。
  ……
  “老二,這幾年遼西妳到底是怎麽管的,不是把心思都放在做生意上了吧!”
  已經能看到平壤城的輪廓,李如松騎在馬上卻說的是另外壹回事,語氣很是不善,頗有訓斥的意味,李如柏臉色也是陰著,低聲嘟囔著罵道:
  “這些雜碎東西,等回去了,老子壹個個給他們弄出來餵熊……大哥,妳也知道這些步卒們,總是想著家裏那壹畝三分地,貪生怕死的,從前還不是這個德性,也是大哥妳帶著的全都是騎兵,要是妳這裏帶著步卒多,恐怕也是這樣。”
  李如松眼睛瞪了瞪,卻沒繼續訓斥,從渡江到現在不過是五天,遼寧的兵馬中已經有了千余名逃兵,打了勝仗都是如此,若是敗仗還會如何,至於斬獲三千敵人首級,需要有兵馬運送回去,遼西軍將的爭先恐後也讓人吃驚。
  “我記得去宣府之前,咱們家的兵馬還有幾分嚴謹,怎麽今日卻是這個樣子,咱們做武將的,手底下的兵卒不強,那就是沒了根子,長久看怎麽辦!”
  頓了頓,李如松語重心長的繼續說道,李如柏對這句話卻全然沒有感觸,只是輕松的說道:
  “大哥,如今不用舞刀弄槍也壹樣有榮華富貴,咱們家在建州那邊,在遼北草原上那邊,生意上都已經做成了局面,就算沒這個勞什子總兵,靠著那產業的進項,也是幾輩子吃用不盡。”
  聽了這番話,李如松長吸了壹口氣,攥著馬鞭的手都是青筋暴起,可到最後卻轉了話題,他向前帶了帶馬,開口說道:
  “按照探馬的回報,倭寇駐紮在平壤城的力量並沒有大規模的調動,想來是準備依靠城池據守,按照逃回來的人講城內倭寇兵馬和朝鮮的降軍,加起來差不多有兩萬壹千之眾,而且沒什麽民夫充數,這也是大敵。”
  率隊的壹幹將領都已經是聚過來,李如松沈吟了下開口說道:
  “這等大敵,如果咱們報著殲滅敵人的想法,恐怕咱們自己的死傷也是不少,倒不如以奪城為主,拿下這城池之後,半路上追擊敵人的潰兵,幾千首級也是湊的出來,這樣報回去也是大功壹件,而且這平壤城實實在在,任誰也挑不出毛病。”
  眾人都是點頭,李如松這般說,完全是站在李家的角度來考慮,又不用付出太多的死傷,的確是個上佳的法子。
  “大帥,這城池比不了遼陽沈陽,可也是鳳凰城的規制,要打怕是不容易吧!”
  “查大受,不要叫我大帥,這稱呼被人聽去了,被遼國公的人聽去了,那就是天大的麻煩,小心些!”
  被他訓斥了壹通,那邊壹個年輕將領脖子壹縮,李如松又是繼續說道:
  “死傷,妳們就是怕死傷,這次用步卒,各家馬隊留著追擊,妳們別忘了,咱們的炮可是要比從前好太多了,就算是以往的將軍炮妳們不也帶了幾門嗎?”
  ……
  “大人,明軍已經是在城下布陣,只有東邊的城門外沒有敵人!”
  壹名旗本武士腳步匆匆的走上城頭稟報,原本信心滿滿的小西行長此時臉色蒼白,看著城下黑壓壓的明軍陣勢。
  好在日本到了小西行長這壹級的將領,鎧甲都是歐洲的式樣加以改變,並且遮蔽全身,在面甲的遮擋下,外人倒也看不出小西行長此時的擔心和忐忑,和其他的大將壹樣,小西行長的身上的鎧甲也是式樣別致,顏色鮮艷,在城頭極為的顯眼。
  “這是圍三缺壹的法子,明國的將領這是想讓我們從東面離開,然後追擊啊!”
  小西行長的聲音還是頗為鎮定,倒像是臨敵平靜分析敵情的樣子,不過下壹句話就有些底氣不足了:
  “居然這麽多的騎兵,明國有這麽多馬!”
  明軍也就是三萬左右,相對於倭寇來說優勢並不大,真正給小西行長視覺震撼的是那些騎兵,即便是在城頭看下去,也能看到那些騎著高頭大馬的遼西騎兵,過萬的數量,給人的視覺沖擊遠超過幾倍於他們的步卒。
  相對於上次在平壤城到處亂竄的祖承訓部,城下的騎兵更有章法,顯得肅殺之氣更重,森森然極有壓力。
  小西行長深吸了壹口氣,轉頭說道:
  “諸君,明國雖然勢大,但已經是強弩之末,這平壤堅城足以當三萬大軍,這平壤堅城加上我日本大軍,對下面的明國軍隊完全是優勢,這次來的明軍雖然人多,但下場也會和上次壹樣,潰敗而歸!”
  他在這裏鼓動士氣的時候,突然聽到另壹邊壹名足輕頭在那裏喊道:
  “大炮,明軍有大炮!”
  原本在倭國的時候,武士們都將大炮稱為大筒,但在渡海攻擊前後,大筒和大炮變成了兩種不同的武器,稱呼上也是分開。
  壹聽到這個說話,倭寇第壹軍團的將領都是走到垛口那邊張望,看到了正在向前推出的壹門門大炮,三江匠坊制造的火炮口徑還好些,那些遼鎮原來的大將軍炮看著更加駭人。
  “大人,派人出城突擊,不能讓明軍這麽從容的施放火炮!”
  有人大聲的說道,又有人說道:
  “大人,城下還有兵馬需要大人指示,請大人速去!”
  這話說的無理,可卻正合城頭壹幹軍將的心意,大家都是匆匆忙忙的走下城頭,城下的火炮看著炮口在調高,實在是太過嚇人,大家都是身份貴重之輩,萬壹受了損傷,城內的這麽多大軍豈不是就要亂了。
  小西行長看了看提議的那名武士,記下了那個人的相貌,決定今後壹定要給予提拔。
  才離開城墻邊上不久,能聽到城墻外壹聲悶雷似的響動,呼嘯聲響起,腳步匆匆的眾人都是情不自禁的回頭。
  “轟”的壹聲大響,在城下清楚的聽到城頭磚石的爆裂聲音,能看到他們剛才站立的位置,磚石飛濺,更有十幾個人慘叫著從城墻上摔了下來。
  “明軍開炮了!!”
  有人撕心裂肺的喊道,更多的是慘叫和驚叫,悶雷般地炮聲開始連續響起,城頭上煙塵冒出,處處紛亂。
  下面的小西行長壹幹人臉色都是發白,也顧不上什麽氣度風貌,紛紛加快了向城內走的腳步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